Facebook广告投放的时候经常有人问 “表现最好的受众是啥?” 兴趣还是类似,类似多少百分比合适,叠加受众是不是效果更好。
有人会说要测试才知道,答案这些都不是。
我们先说这些受众的问题
兴趣受众、类似受众或再营销位受众总是要比只关注“年龄、性别和地点”的受众群体要小。这类受众群体不仅要小得多,而且Facebook用来计算该类人群的信息是非常不准确的。反复的研究表明,在任何兴趣受众中,至少有30%的人是被错误归类的。有时兴趣受众中超过一半的用户不是因为购买意图,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些被经常谈论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出现在了这个兴趣小组中。
兴趣受众和类似受众的另一个缺点是,我们投放的广告会经常进入疲劳期。所以我们最终不得不把它们关掉,因为广告表现越来越糟糕。然而,广泛或开放的目标定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改善,因为Facebook是一个机器学习算法,我们要让它学习“谁是我们想花钱投广告的人”。
我们可以寻找表现良好的受众,并通过更多的创意测试来追寻相同的表现。但最终,这些广告组会变得更糟,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而当我们这样做时,Facebook会收更贵的价钱。
FB投放难的不是高ROAS,而是让账户稳定增长,很多人投放刚开始效果还可以,后期越优化效果越差,陷入恶性循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最好的受众就是广泛受众。
表现最好的是广泛受众
广泛定位就是broad targeting只限制性别或者年龄不加任何其他受众限制
在整个营销漏斗中制作“吸引特定人群”的广告,让Facebook每天都能找到合适的人投递广告——这种方式也会让Facebook在决策方面越来越好,这意味着我们的广告表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
广泛定位的好处
广泛定位是稳定的、可预测的和低成本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广告的表现充满信心,而且永远不需要每天优化。
广泛定位也永远不会疲劳,因为它针对的是每个人!
广泛定位还不会限制容易被广告吸引的人,这意味着我们的广告总是会显示给最好的目标,因为我们已经设置好了转化目标。
Ads do the Targeting
我们都知道Facebook广告会制造自己的受众。当我们发布Instagram reel,TikToks,YouTube短片,或是在Pinterest上发布图钉时,只要内容好,传播率往往会成倍增长。
本质上,我们的广告与这些有机内容没有区别。Facebook会将我们的广告展示给最想看到它们的人。当我们使用目标受众,如兴趣受众、群体受众、类似受众和自定义受众(再定位受众)时,我们就会限制Facebook把内容显示给谁。这种限制不仅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它还容易导致广告疲劳。
当有人说,类似受众或兴趣受众比广泛受众表现更好,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转化,有更好的CPA或ROAS归因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上赚了更多的钱。相反,这意味着Facebook在整个业务中为每一次转化收取了更多费用。这些受众短期看来更精准但是这些受众很快就会用完,而且限制了FB自身优化空间,广告越跑越差。
然而,当我们使用广泛目标定位时,Facebook更便宜,我们不会浪费更多的钱,反而可以提高转化机会。
我们称之为“增量提升”,而广泛受众在这方面绝对是做得最好的。请记住,Facebook是一个业务增长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创造利润的设备。
目标受众可能会给我们的Facebook带来“看起来更好”的结果,但广泛受众会给我们的账户带来更多的钱,而且永远不会疲劳。
广泛定位的缺点:
有很多会发现刚开始使用广泛定位效果不好,是因为广泛定位的效果好的前期是收集足够多数据,让FB充分了解你的产品和受众,需要一定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内1000个转化以上。一般短期项目,或者多品类,素材不足的业务不适合用。广泛定位其实相当于投资而不是注重短期效果,充分发挥FB机器学习能力,不要过分限制。
一般我会用这样的结构辅助广泛定位学习,同时用CBO让FB分配预算不至于让广泛定位效果太差。
Facebook平台规则:
因为Facebook是一个用户体验平台,它优先考虑给哪些用户提供哪些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按概念进行测试,以优化最佳的创意和文案。
Facebook希望它的用户是快乐的,愿意在平台停留,有好的体验,包含购物体验。
优先考虑这一点,你就会赢,如何降低Facebook的广告成本,让Facebook广告更便宜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让用户在点击后有更好的体验。
Facebook广告只负责让人想去你的网站,之后发生的事情将决定你的生意是否成功。
广泛定位是让FB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还能让流量的价格更便宜。然后我们就有更多时间和金钱专注于产品和网站转化率和提高客户体验,并最终提高他们对企业的终身价值。
最后的建议:
Media buying is dead?
Nope. You need Next level media buying skill .
FB投放如果不提升对产品和客户需求的理解,不重点关注素材创意,不理解业务可持续增长的本质,用各种优化技巧关注短期效果过度优化,只会越努力优化效果越差。
本文链接:http://www.awyerwu.com/8077.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www.awyerwu.com/
- 喜欢(0)
- 不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