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大打价格战、补贴战,甚至强迫商户“二选一”,相互之间竞争好不热闹。随着监管政策加严,近年来国内电商平台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力,进入有序竞争阶段。
不过,这不并代表着竞争不存在了,相反,各个电商平台或早或晚的都进入了海外市场,随着今年拼多多的加入,国内巨头齐聚海外,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正式步入新的阶段。
实际上,电商平台出海动作频繁,也和国内发展有关。经多年发展,国美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各平台增量空间触顶,探寻广阔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各平台共识。尤其是Shein这类平台在海外的快速起量,自然令巨头们摩拳擦掌,难以按捺出海决心。对于跨境人而言,跨境电商平台出海无异于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商业契机,或也可以凭借平台的东风远航海外。
一.电商平台海外格局分析
按照出海主体不同,我国在海外的电商平台分为电商平台出海,比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社交电商平台出海,如TikTok;品牌自有的电商平台,如Shein、PatPat、Zaful。此外,在电商界还有如腾讯这类凭借出资,入局电商平台市场的企业。
属性不同,这些平台在海外的运行策略也有所不同,究竟谁能赢过海外电商界“大哥”亚马逊,坐上全球跨境电商头把交椅?
1、电商类出海平台
·阿里:率先出海的先驱者
阿里出海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B2B外贸出海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当年就建立了国际站,眼光不可谓不长远。根据阿里官方数据,阿里巴巴国际站有2600万+活跃海外买家,覆盖全球190+国家地区,卖家数超20万,出口金额达1000亿美元。谷歌应用上,阿里巴巴APP下载量也超1亿次。作为B2B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的页面设计也更简单、简洁、商务。
在B2B赛道内,阿里巴巴国际站确实首屈一指,知名度、可信度、功能完善性都不错,而且各项培训机制也很完善。但是作为成熟的平台,入局红利期已过,企业想要在平台上运营是要下本建专业运营团队的,不过工厂型厂家如果运营的好可以凭借实力接到国际大单,小单则是贸易公司的强项。
企业端贸易是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选择入局的赛道,作为“第一个孩子”情感自然是有些特殊,阿里更像是把国际站B2B业务当做企业前行的稳定器,不求大破大立,但求稳健前行。
图源:Google Play
阿里的另一核心业务,是速卖通。成立于2010年的速卖通对标国内淘宝,主做B2C业务,海外成交买家数量突破1.5亿,业务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及巴西地区都有广泛市场空间。此前Webretailer曾就全球主流电商平台做过调查,速卖通月访问量居全球第五、拉美第二、美国第四、欧洲第八。速卖通在谷歌中的下载量超5亿次,数据直逼亚马逊,也超过eBay的1亿次下载量。
速卖通中还是以中国卖家居多,依靠的也是国内供应链优势,提供优质、低价的高性价比产品。在我国众多出海电商平台中,速卖通战绩斐然,目前主要竞争对手还是海外当地的本土电商平台。
对于跨境人来说,速卖通在物流、仓储、支付上都能提供更成熟的经验,而且国内的跨境平台,在语言、操作系统上对中国卖家都更友好,而且还有系统的培训,入门比较简便。对于想要在巴西、俄罗斯这类新兴市场大展宏图的跨境卖家来说,速卖通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平台定位来说,利润率并不会太高。
图源:Google Play
近日,阿里巴巴12月在西班牙上线了全新的跨境电商平台Miravia,该平台以西班牙及欧洲品牌为主,目标受众是具有高购买力且倾向购买优质产品的消费者。目前该软件在Google Play上的下载量已超10万,或成为阿里巴巴撬动中高端市场的一大支点。
除此之外,阿里也通过注资的方式控股Lazada(东南亚)、Trendyol(土耳其)、Daraz(南亚),弥补其他海外市场的空缺。
阿里出海较早,可以称之为中国海外跨境电商市场的“拓荒者”,而且产业完整、宏大,无论你是想做全球性平台还是地域性平台,想做企业端业务还是用户端业务,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平台。
·京东:屡败屡战的尝试者
京东的出海业务,慢了阿里5年。2015年,京东B2C平台joybuy才正式上线。据报道,joybuy成立之初开通了英文站、俄文站,颇有与速卖通“一较高下”的意思,毕竟俄罗斯也是速卖通的主战场。不过,京东并未突出重围而是在俄罗斯市场折戟。同时,在英语语境的澳洲市场joybuy发展也并不佳。
2021年年末,京东宣布暂停joybuy业务,并将于2022年2月3日前下架所有产品。直至6月18日,joybuy才再次升级开放,定位摇身一变成为了B2B平台,主攻美国及东南亚市场。不过这次转型并没有成功,今年11月4日,joybuy发布公告称将暂停进行业务升级。
京东电商平台出海并不顺利,就目前形势来看,京东似乎把强势项目押注在了供应链服务上,依靠京东原本就强的物流仓储搭建经验,争取在海外市场依靠物流分一杯羹。
·拼多多:另辟蹊径的开拓者
作为电商界的后起之秀,拼多多依靠另辟蹊径的打法,硬生生从阿里、京东的“阴影”下挤出一条生路。今年9月,拼多多海外平台TEMU才在在美国市场正式上线。
姗姗来迟的电商界“后辈”,依靠低价、包邮、免费退成功俘获用户的心,迅速起量。目前,TEMU在Google Play中下载量已突破100万。
图源:TEMU官网
关于拼多多具体的业绩,尚未有新的数据披露,不过外界分外关注拼多多此次出海战绩如何,能否复制国内神话,依靠低价、下沉市场,撬开北美市场。
拼多多的整体运维模式,更适合有供应链的厂家。据外界传闻,有商家称对拼多多的报价甚至要比批发价还低。不过,商家只用出货,具体的运维将由拼多多负责。虽然有平台红利期,但商家入驻后的主动权有限。
2、社交平台及品牌类电商出海
国内抖音带起来的直播盛况有目共睹,现今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也纷纷在海外上线小店,想要将国内的盛况复制到海外。
TikTok2020年12月就曾与美国沃尔玛合作,试水直播带货。2021年4月,TikTok Shop在英国上线,2021年8月,TikTok Shopping在美国和加拿大正式运营,2022年4月,TikTok电商业务在东南亚多国上线后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同于纯粹的电商平台,社交电商将娱乐与电商相结合,为海外用户打造新的消费场景。TikTok全球下载量超30亿次,这代表TikTok社交电商背后有巨大用户基础与年轻用户群体支持,对跨境商家而言无异于另一流量盛宴。
不过海外用户的直播购物、社交平台购物习惯还在培养之中,英国小店的业务就不容乐观,但同属亚太圈的东南亚成绩亮眼。据TikTok消息称,年末大促季覆盖东南亚及英国共6国市场,累计开播272万小时+,用户与商家互动次数超13亿次,订单量增长超77%。不过,就算数据表现较好的东南亚地区,相较于国内还有一段距离。另一方面,社交电商的物流、支付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做电商起家而言的平台,总归是差点意思。
除了上述平台出海方式外,还有热衷于投资出海的腾讯,连拼多多也有腾讯注资,以及品牌商城出海的Shein、PatPat、Zaful等。以希音为代表的这类品牌商城,依靠的是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以“小单快反”的模式在海外拼出一条路。就定位来看,希音和TEMU存在一定交叉,拼多多在成立之初就有高薪挖Shein员工的传言。
二.电商平台的困境与机遇
目前,全球“榜一大哥”仍然是亚马逊,以绝对的流量优势成为跨境卖家出海的首选入驻平台。
成立于90年代的亚马逊,有足够的时间搭建自己的运营体系,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开展全球化战略。而且,亚马逊显然也成功把“亚马逊”打造成了品牌,成为好质量、好服务、大平台、可信赖的代名词,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在英语语境地区,亚马逊是大部分人群购物的首选。
另一方面,是亚马逊多年经营搭建出来的成熟物流、仓储体系。除了与专门的物流公司合作,亚马逊还有自己的物流体系(FBA),有68%的商家都会使用FBA。这种模式下,可以实现仓储管理、运输一条龙,减少环节,为商家提供便利。这个思路我国电商平台也在施行,电商平台从不是孤零零一个单独的APP而已,阿里的菜鸟,京东的物流仓储,近年来我国出海平台在配套服务上面的建设,也都是在为自己的电商平台再添助力。
多年经营,亚马逊已然形成一个热闹、庞大的网络世界,在文化背景、海外配套基础设施上具有巨大优势,但当年拼多多可以撬开国内电商格局,Shein也能在众快时尚巨头阴影下发展壮大,未来,我国出海平台或许也能跻身头把交椅。
除了固有的行业竞争外,我国电商平台出海,还面临着政策制约。
一方面,当地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需要,自然在资源上、政策上更为倾斜。甚至,还会有地区利用反倾销大棒,对平台上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制约发展。与此同时,出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因素,在海外发展的企业也会受到当地国家的钳制,比如美国几次叫嚣要求TikTok出售在美业务,甚至一度被禁。很多企业热衷于选择东南亚或者绕道东南亚再出海也是这个原因,一心只想求发展的平台在极力避免惹上更多麻烦。
另一方面,在海外势必也会面临更多不可控因素,比如今年汇率动荡,欧元大跌,平台在欧资产自然也大幅缩水。
不过,企业想要发展、去国际上竞争资源,必然会遇到挫折与阻碍。同时,也会面临更多机遇与商机。
据《事实和数字》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从2019年的41亿增长到2021年的49亿。更为广泛的互联网用户是发展电商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疫情居家使在线购物激增,更多海外用户的新购物习惯已被培养,跨境电商平台潜在用户增多。
另一方面,我国的电商渗透率约在28.5%,略低于韩国,而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电商渗透率只有20.6%,日本、俄罗斯、西班牙、菲律宾、巴西等地的电商渗透率不足15%。可见,海外的电商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流量并未见顶,跨境电商平台有机遇。
三.结语
不同于其他APP出海,电商类平台出海看似是一个购物APP,其背后却是支付、物流、仓储、供应链、互联网、技术等多方共建的结果,体系更为庞大复杂。
所以在跨境电商界,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内巨头间,还在与当地的本土平台之间,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个APP的下载量、用户数量,还在平台之外的配套基础设施上。
跨境平台越战越酣,以此“卷”出来的配套服务、优惠政策也可以反向助力跨境商家出海。同时,作为本土跨境平台,在操作性、可上手程度上自然更优,在规则设置上也不会如海外平台对我国商家那样强势,跨境商家用起来会更省心。当他们走的越远、越广阔,能给平台上的跨境商家带来的机遇也就越多。
本文链接:http://www.awyerwu.com/7813.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www.awyer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