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旺季“悄悄”来临,然而,萦绕在亚马逊卖家身边的“寒气”并未有消散的迹象。
尽管美元汇率一路走高,但是在通胀、消费低迷的影响下,大部分卖家的订单量并未随着旺季来临而普遍大涨。(文末扫码,入精英卖家群)
不过,在一众抱怨声中,依然一些卖家闷声赚钱。
一位深圳精品卖家就活得非常滋润。据透露,该卖家仅有一个店铺,店铺中只有4条listing,每年可带来200万美元的利润。
该卖家注册了品牌,也申请了专利,是一个深耕某个品类产品的专业型卖家。
就在近期,一家亚马逊店铺收购方看上了该卖家的店铺,以近1000万美元的价格(合约人民币7236万元)收购了该卖家的品牌。目前收购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刨除中介9%的佣金,以及收购品牌产生的税收,卖家获得净资金超过5000万元。
对于此次收购案,一位资深的亚马逊品牌店铺收购商透露,以收益4.8倍的价格来收购,在市面上比较少,除非包含店铺现有的库存。
本次收购案也是超精品店铺价值的又一例证。
事实上,从2021年大封号以来,运营超精品店铺已经成为了一股流行趋势。所谓超精品店铺,指的是一个店铺,一个品牌,产品链接不超过10个。
在这样的超精品模式下,卖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产品链接,优化描述、图片,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功夫用到把控供应链上,做差异化、开私模,优化产品。
在精细化运营每一条链接的情况下,卖家可以获得更高的坪效和人效,让每一个产品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一位头部跨境电商公司前高管介绍,单店铺仅个位数链接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一些资深卖家甚至能做到,个位数链接的单个店铺一年赚2-3亿元。
相反,一些卖家走铺货模式,没有花心思钻研产品、把控供应链,不仅不赚钱,反而倒亏了一大笔,在收缩链接规模,做精品之后,才起死回生。
深圳某卖家从事亚马逊店铺运营多年,2017年底从前公司辞职单干,只要前公司做得好的产品,他统统上架,铺了不少货,结果两年时间亏了50万。
不得已,2019年该卖家开始重新找工作上班,一边继续运营自己的店铺。由于精力有限,卖家只能精简自己店铺的链接,砍到只剩两款,运营上也多放任自流。
没想到精简之后的店铺渐渐开始盈利,该卖家索性将销量、利润较差的一条链接也下架,把经历放在唯一的一款产品上。
靠着这一条连接,该卖家的店铺月售超过3万美元,还有极为不错的利润率。
降本增效,是近期跨境电商卖家经常提及的趋势。而超精品店铺的流行,则是这种趋势的体现之一。
而上述仅有4个链接却被1000万美元收购的店铺,显然也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之一。需要留意的是,被收购固然是好事,但别抱着“被收购”的心态运营店铺。
近期的亚马逊店铺收购市场,似乎有降温的迹象。
▌“白嫖”式收购行为式微,新入局者越来越专业
据MarketplacePulse数据显示,2022年亚马逊上的收购行为整体下降了80%以上。
由于此前的收购行为尚未完全结束,部分被收购店铺的资金尚未全部到位,因此尽管新的融资行为已经停止,但仍然有不少店铺正在被收购。
在2021年收购最频繁的时期,每个月有超过10亿美元资金进入到收购中介平台。到2021年9月,这些收购中介网站已经获取了超过90亿美元的新资金。但截至今年9月,新入资金仅为23亿美元。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的资金同比下降了27%。与此同时,收购聚合平台和服务商获得的资金下降了77%。
包括通胀和利率上升在内的宏观经济因素减缓了风险投资。
但除了这些宏观因素外,2020年到2021年收购热潮,让一些新的资本方纷纷加入到了收购行列。但是相对于Thrasio、Benitago Group、Berlin Brand Group(BBG)等老牌头部收购方,这些新入的收购方有不少并不熟悉亚马逊店铺的运营。
这使得出现了有部分收购方“还不如被收购的卖家懂如何运营店铺”的现象,收购行为带来的效益自然就大幅下滑,这也劝退了一批资本。
针对这类情况,以辅助亚马逊品牌收购买卖双方、促成更公平交易为宗旨的咨询公司赛乐咨询介绍,虽然整体收购市场热度看上去有所下降,但实际上部分买方对中国卖家店铺的购入意向仍旧很高。
而且有一些中小的电商企业也开始加入收购大军,这些更加专业的买家,已经不局限于品牌聚合器这种偏资本玩法了。
今年市场看上去“降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白嫖”式的玩票买方已经彻底退出市场,整个市场更加净化了。
之前有些收购方实际上并没有钱,但是通过拿卖家的数据及合同,再去为自己搞融资,再通过融资的钱支付给卖家。有些机构套到卖家的店铺资料后就不搭理卖家,不给卖家付款,这样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一些卖家收不到钱,才来找我们介绍律师也不鲜见。”赛乐咨询介绍。
事实上,截至今年4月,仍有部分卖家反馈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一位有出售店铺意向的卖家曾直接接触过某些买方,据卖家介绍,这个买方前期给卖家店铺报了极高的收购价格,让卖家十分心动。
紧接着,该收购方就开始以“尽职调查”为名,要求卖家提供信息,包括不限于:过去12个月/24个月的历史数据。
而后,要求卖家后台授权该收购方的ERP系统读取其店铺数据,并授权小号让收购方使用等等。
这个周期花费了大约4-6周时间,最后却不了了之,收购方以账号不符合预期为由,对收购价进行大砍价,或者拒绝收购。
而对卖家来说,店铺数据已经授权给对方,几乎“完全透明”,不出售也无法安心再运营该品牌了。
这类收购方的退出,表面上看让市场的“热钱”消退了,实际上也能更好地净化市场,让卖家能以更放心的价格出售店铺及品牌。
▌铺货店铺不值钱,超精品店铺也有风险
对于有意向出售店铺的卖家而言,一些收购方的建议,或许能给卖家一些启发。
据德国BBG集团相关人士介绍,BBG在购入亚马逊品牌时主要有以下标准:
●店铺评分在4.2分以上;●店铺类型是精品型而不是铺货型;●品牌必须是R标,而不是TM标;
●净利润在15%以上的品牌;
这样的品牌BBG收购的意向会更高一些。
不过,赛乐咨询也提出了一个警示:虽然铺货店铺被收购的意向很低,大多数收购方仍然希望主要的listing能够贡献较大的营收。但该比例最好不要超过75%。
如果店铺营收集中在少量几个SKU上,那么在尽职调查中一旦有一个SKU出问题,整个收购案都会作废。
“多数收购方还是希望卖家能在产品精深度和品牌风险上,做到较好的平衡。”赛乐咨询反馈。
从这点来看,上述4条链接却能以1000万美元价格出售的店铺,着实有过人之处。超精品店铺固然是趋势,但确实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在风险管控方面。
赛乐咨询总结,多数收购方在购入品牌时,主要看到时品牌化空间和增长空间。要有品牌化运作的潜力,同时,所处的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值得留意的是,无论是BBG还是赛乐咨询,都提到了一个现象:
多数收购方对3C电子产品这种更迭过快的品类没有太大的兴趣,除非卖家有成熟的研发团队,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并且具备完善的专利保护。
这样的3C品牌或许会有收购方感兴趣。
希望上述的标准和建议,能够给卖家们一些运营方向上的参考。
本文链接:http://www.awyerwu.com/5015.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www.awyerwu.com/
- 喜欢(0)
- 不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