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做亚马逊7分靠选品3分靠运营,每个人的选品方法不一样,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的蓝海市场了,只要稍有体量的市场都有很多卖家入局,只是看你能否解决这个市场的痛点,有没有去竞争的能力,但市场越大代表流量越大,机会越大,对于亚马逊新手来说选品还是比较难的,开发产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分享一些系统性的选品思路和表格。
选品思维: 需求量大,竞争小,趋势好
看中一个新品,先把亚马逊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listing概况摸索清楚。算出他们的成本价。再结合自己的成本价看是否有优势,最低能卖到几美金。新品上架,价格一般是处于对手中最低或者是偏低。保本是底线。
对于小卖家来说,一下子开私模或者独立研究产品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可以先瞄准一款产品(最好就是选择那些搜索量高,但是卖家又比较少的产品),然后看看与之互相搭配的产品再深入研究,在了解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点和痛点之后就是开始找合适的供应商。做这类型的套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开产品的同质化,这对于小卖家来说是可以在成本控制范围之内其次,就是开始上架产品了,编写标题和描述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就是尽可能地将关键词插入在listing里面,能够让AMZ更好地认识你这个产品,但是对于图片我会比较喜欢研究客户究竟喜欢这个产品的哪个方面,然后将场景体现在产品的图片上,跟客户产生更多的共鸣最后,就是开始做广告了。
选品工具
插件数据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只能用来做品类的辅助参考,因为插件人人都在用,你能看见的大家都看得见,如果是垂直类目精耕细作,其实类目排名销量利润率都已经心中有底了,选品工具作用就不明显。如果是精铺产品,需要浏览大量数据,则选品工具就是提升效率的利器。
这里会涉及几款工具:
1: jungscout查看销量
2:merchantwords搜索热度
3:keepa竞品上架时间,销量趋势
4:亚马逊搜索列表 竞争程度
差异化选品
a)一种是快速判断,就是你搜这个产品关键词,呈现在你要求的变量有哪些。举个例子:比如你搜ceramic dinner plate(这里是先选定了ceramic这个细分方向),你会发现变量就有:个数,尺寸,颜色,图案,形状。那么如果要突围,就可以在这几个变量里面做文章。
b)另外一种是基于行业积累的经验,做从0-1的差异化。最典型的就是类目经验移植,比如做一款灯,可以用三角架作为底座。但放在另外一个新的类目,没人这么做,按第一性原理具有可行性。
本文链接:http://www.awyerwu.com/1959.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www.awyerwu.com/
- 喜欢(0)
- 不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