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悍然宣布对华加征34%的进口税。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已对中国商品普遍征收20%的关税 ,如今34%的税率叠加,实际税率竟高达54%。
紧接着又甩出了一份,白宫官网发布了一份长达22页的关税豁免清单,其中详细列出了近1000种商品。
01
豁免上千种产品关税
这意味着,某些特定商品将不再受对等关税政策的限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 在途商品:美东时间 4 月 9 日零点前(北京时间同日 12 点)申报进口或从仓库提取用于消费的商品,可豁免对等关税。
2. 人道主义物资:食品、衣物、药品等用于捐赠救助的物品,享受免税政策。
3. 信息类产品:出版物、影片、唱片、艺术品、电子介质(如光盘、磁带)及新闻通讯稿等,均豁免对等关税。
4. 232 条款约束产品:钢铁、铝制品及其衍生品,乘用车、轻型卡车及零部件等已受 232 条款关税管控的商品,不在对等征税范围内。
5. 特定工业与民生商品:铜、药品、化学品、半导体、木材及纸制品、金属等特定产品,获关税豁免。
6. 稀缺矿物资源:美国本土缺乏的能源类及其他矿物产品,免于对等征税。
7. 高美国成分产品:若商品中美国本土成分占海关申报价值 20% 以上,对等关税仅针对非美国成分部分,体现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导向。
关税豁免清单(节选)
特朗普宣布关税过后,不论是跨境卖家还是美国民众都遭遇了一场危机。特朗普政府这一决策,让美国消费者的 “心头好” 变得昂贵起来。瞬间,全美国民众掀起“未雨绸缪”式消费潮。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品牌电视机成为抢购热门,部分消费者甚至为了一台电视机而奔波多家商店。
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库班说:“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说,即使是美国制造的商品,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归咎于关税”。
担心未来无法承受价格上涨冲击的美国民众不止一个。
纽约的50岁居民佩格罗也是其中一员。从2日晚上到3日早上,他花费了3000美元购买了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汽车零部件等,还买了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
02
美国零售额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美国已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今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相当于给美国每个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另外,据美国智库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估算,在不考虑其他国家和地区反制的情况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今年将导致如下情况:
●联邦税收增加2584亿美元,占GDP的0.85%。
●美国个人税后收入平均减少1.9%。
●美国普通家庭平均每年增加1900美元的税收负担。
尽管面临价格上涨,美国零售额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只是增速有所放缓。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预测,2025年美国零售额将增长2.7%至3.7%,在5.42万亿美元至5.48万亿美元之间。相比之下,2024年零售额增长3.6%,达到5.29万亿美元。
可见,消费者支出不会出现明显下滑,但增速有所放缓。NRF还指出,预计2025年美国非实体店和在线销售将增长7%至9%,达1.57万亿至1.6万亿美元,延续近年来电商快速扩张的趋势。
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短期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成本大幅增加,卖家们的成本结构也将改变。以跨境电商平台客单价 40 美元的商品为例,综合税率提升后终端售价需上涨 26% 才能维持利润。
这会导致一些卖家直接下架冷门的SKU,对新品入市的风险也会更大,测品的成本上升了。未来也更考验卖家们的选品能力,以往低价铺货打开市场的做法风险加大。
许多卖家也认为,关税政策虽短期重创跨境电商,但也倒逼行业加速升级。在关税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品牌溢价策略可以适当抵消关税导致的成本劣势,以斯蒂芬・库里球星卡为例,其成交价高达 4 万美元,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的成本。这正是品牌溢价的力量,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背后的文化、情感和稀缺性支付更高的价格。
也可以考虑在墨西哥、越南等地设厂或合作代工,利用区域贸易协定(如美墨加协定)降低关税成本,或者直接开始关注一些欧盟、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跨境平台,主打分散风险。
或许最大的机会就诞生于危机时期,时代的浪潮总在冲垮一部分人的同时成就另一部分。
本文链接:http://www.awyerwu.com/14157.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www.awyerwu.com/
- 喜欢(11)
- 不喜欢(2)